北耳機祭2019的時候逛一逛晃到台灣品牌oBravo的攤位,猶然想起大概3~4年前我去TAA音響大展時他們也有參展,但那時他們的耳機產品用『差強人意』4字都算是客氣;

但耳機祭時看到不少我沒聽過的新品,就仍然抱著嘗鮮的心情聽了一下,聽5分鐘就覺得:嗯?不對啊?這跟我印象中也差太多?

那個差異,大概跟麻辣鮮師的陸小曼、變成徐志摩身旁的陸小曼差不多。

 
聽完後想說有這種水準的耳機超適合拿來推人坑的,於是就有了這篇啦。
 
 
 
開箱圖賞
 

 

 

▲耳機外盒。
 
 
▲使用說明書挺有質感的。
 
 
掀開第一層可看到耳機本體&黑色收納袋,耳塞則是矽膠&海綿都有S/M/L三種尺寸。
不過這耳機牌價都近萬了,我覺得附個收納盒會更對得起身價。
(海綿耳塞為Comply T500)
 
 
▲掀開第一層後可看見底下配件,有耳機線、轉接頭以及1條無孔束線帶。
線材原始就是2.5mm平衡,轉接頭則為2.5轉3.5mm。
 
 
▲耳機本體特寫。由左上可以看出oB-mmcx是有防呆的卡榫式設計,是故與一般mmcx並不相容。
而由左下的圖可以看出Cupid的外殼非一體成形,是由上下兩個部分接合起來的。
 
 
 
使用感受
 
因為oB-mmcx的特殊設計關係,Cupid線材插拔起來比起一般mmcx更容易。另外雖然拿著有點沉,但Cupid實際配戴起來相當舒服,尤其1小時以上的長時間配戴舒適度更是勝過我手上的Vsonic GR09,這方面做得很用心;但我覺得很可惜的一點是Cupid沒有分線滑塊的設計,導致麥克風效應比較明顯一些,所以可能比較不那麼適合邊走邊聽。
 
 
 
聆聽心得
 
 
前置條件:
前端訊源主要為Pioneer XDP-300R,偶而使用Chord Hugo,耳機已使用掃頻檔案Run上100小時以上,耳機的對比物為Vsonic GR09。
 
 
XDP-300R
先從3.5mm單端試起,發現Cupid其實並不難處理,3.5mm口就能推得有模有樣了。XDP-300R的3.5mm算是染色不重,低頻量稍多的調子,接上後發現低頻的厚度又更為充足,偏柔軟但不到鬆散;人聲的部分相對低頻分量感較輕,但也不至於黯淡,位置稍微後退;高頻部分則收斂許多,有被低頻搶過風采的傾向。

低頻:中頻:高頻=5:3:2,典型的金字塔型能量分布。

接上2.5mm平衡後,整體的骨架變得更纖細,空間感比3.5mm要開闊一截,分離度能感覺到提升,動態範圍微幅提升,但差異都沒有Vsonic GR09從3.5mm換成2.5mm來的大。

低頻部分由於2.5mm孔本身低頻量就較少,配上Cupid後就變得恰到好處;中頻比起接3.5mm孔時更為開揚,低頻段的樂器與人聲沒有誰烘托誰,變成了接近對等的存在;而從中高頻/高頻的響應聽得出資訊量比2.5mm更多,但開始明顯有細節被塗抹的感覺,顆粒感減弱且菱角經過柔化,不算非常明亮但比3.5mm口已經好很多。

低頻:中頻:高頻=4:3:3
 
 
Chord Hugo
聲音走向與300R的2.5mm接口較接近,但空間更規整,聲音更沉穩,樂器/人聲都更有肉感,高頻的能量也更強了些,但細節量&動態比起接2.5mm時幾乎沒有差異,看來上限就差不多在這邊了。

 
 
 

結論

總體來說,Cupid是一隻非常適合非發燒友 & 輕度發燒友的耳機,不僅手機等級的裝置就能給予足夠的音壓,而且非常容易就能推出足量且富空氣感的低頻,在華語流行/西洋流行/爵士樂尤其能夠輕鬆營造出舒適的氛圍感;

此外,菱角經過打磨的設計也讓他對音源不挑剔,聽Youtube甚至是手機遊戲的BGM都聽起來順耳;但反面來說,這也說明了它可挖掘的潛力較小,就算接上數萬元等級的前端,提升感相對同價位耳機也更不明顯,尤其是細節量&動態範圍這兩項。

要比喻的話,有點像Astrotec AM850的全面升級版吧。




Verdict

平板+動圈的雙單體設計我個人還蠻喜歡的,比起圈鐵耳機,兩者的聲音在質感上更為接近,一體感也更好。改用特規接頭我覺得是有點大膽的嘗試,但以耐用度為出發點設計耳機這想法本身還是值得推崇的。

然後拜託以後出耳機都要維持住這個水準啊,真的。



文末附上條列式優缺點總結:
 
優點
非常容易驅動,且對訊源不挑剔,低頻的空氣感尤其迷人

耳機做工相當不錯,配戴尤其舒適
以價位而言附贈的線材品質相當好
特製的ob-mmcx端子確保耐用度
原生就是2.5mm平衡,要接單端也有附贈3.5mm轉接

缺點
沒有附贈收納盒,收納袋的質感與耳機價位對不上

分線處沒有可動滑塊固定,導致麥克風效應較重
耳機可供挖掘的潛力較少,上限不算高
特規端子讓換線變得麻煩一些
 
報告到此結束,感謝收看~
arrow
arrow

    菲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