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檔

 

 

 

 

由於近期將開始長時間在外地與人合宿,對於隔音的需求大幅提升,怎奈作為主力的Beyerdynamic T1為半開放式,Mr. speakers家的Alpha Dog偏生又不易驅動,最常隨身攜帶的愛機Koss Porta Pro又在不久前壽終正寢;萬般無奈之下,只得想方設法拐一位價格不貴、足夠雜食、不難驅動又不挑訊源的封閉式耳姬進門來了。

天從人願,湊巧此時Sennhei蛇生出了尾HD598cs來,一來我對HD598印象不差,二來看了看亞馬遜那邊價格也不貴,三來又是從來沒見過心得的新奇貨色,心想也好,既然沒人買過我就來買一買,既然沒人開過我就來隨手開一開。

圖檔
外盒長這個樣子,不過都娶進門了衣服就隨它去,還是


圖檔
直接剝光進本壘比較實在,但結果衣服內還真的只有598cs本體


圖檔
跟線上包的這一層塑膠袋,接者把


圖檔
塑膠袋拆開後發現裡面其實有兩條線,一條是6.3mm一條是3.5mm四極頭,但只有


圖檔
3.5mm四級那條具備麥克風功能;另外


圖檔
連接耳機的一端則是2.5mm四極頭,未來想換線可能需要另外訂製。


圖檔
在上本壘前又多看了幾眼她誘人的胴體,但突然想到


圖檔
沒有前戲就直接上陣未免太粗暴了點,還是先來個10小時左右的前戲讓她稍稍熱起來吧。

 

11/27 Update:補上後續的使用感想與聽感心得

先跟各位說聲抱歉,因為昨天太多正事要忙搞到了凌晨兩三點才完成,因此補上心得的時間便遲了一天;但也因禍得福,撰寫心得時HD598cs的狀態也來到了30小時左右,相信聽感對於各位也會有著更高的參考價值吧。

回到正題,在外觀與配戴感方面,從外在看來,原版的HD598的配色無疑顯得更為艷麗養眼,但在耳機骨架的材質、甚至是調音的結構設計上以我的印象是與HD598幾乎無異;但HD598原本耳杯正中央、也就是安裝金屬網罩的位置HD598cs在替補的材料上又多貼上了一層布料,因此我無法確認cs到底實際是使用何種材料來重新調整,這令我感到有些可惜。順帶一提,雖說HD598cs所附贈的、帶麥克風功能的耳機線採用的接頭規格為3.5mm四極,但實測後確認接駁使用一般3.5mm的音響設備後仍可正常使用,各位讀者們大可放心。

而聽感部分,由於我想最多人感興趣的是其與原版HD598相比的表現異同,因此我主要作為參照物的耳機會是我印象中的HD598;而訊源衣來為了貼近大多數稍有可能使用此機的環境,二來598cs不同於原版的598有著23ohms/115db的超高效率,故我會以Fiio X3 Gen1、HTC One M8為主,家用器材為輔。


圖檔
▲附上一張HD598cs與Beyerdynamic的合照圖,HD598cs的體積與在我印象中的HD598約略相當。

先以結論破題之:這是一隻以聲論價極為優秀的耳機,在他身上仍能發現不少HD598的特質,但請不要直接把它作為附帶隔音功能的HD598看待。在我印象中的HD598,它的三頻是屬於典型的三頻分布,低頻量明顯多於其他二者,不論聽起女聲、古典還是搖滾聲音走向則是溫和、寬鬆、厚實且怡然自得的;但或許可歸因於開放式耳機與封閉式耳機的特性使然,相較於原版的HD598,HD598cs的音場略小了些,但並不會有明顯的邊界感;HD598cs的中低頻雖說仍有著豐腴的分量,對其他頻段的色澤卻少了一分渲染,不論人聲還是鋼琴等樂器的基音在我聽來是纖瘦、乾淨而凝聚的,泛音也變得更為收束了些。

不過我們雖在同中求異,在異中自然也要求同,好比初音、巡音、鏡音她們雖然是不同的歌姬,但這並不會影響她們作為車欠骨豊的共同身分;同樣地,HD598cs與HD598的確存在若干不同,但它們二者與都將高頻處理得較為柔和、都沒有較為劇烈的動態起伏、都對於錄音相當寬容,且都具備較為寬闊的橫向聲場與較為淺薄的縱深。而這樣的設計我認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討喜的,因為這代表並不需要多麼高階的設備、甚至僅僅是手機加上Spotify便組以令您輕鬆徜徉在音符的大海之中。

至於最多人在異的性價比方面,我個人認為此耳機以外觀與聲音論價,約莫在台灣是在六七千元附近的水準,但同時具備這麼多討喜特質的耳機實在是稀罕珍貴。是故,此款耳機若以六千元附近的售價在耳機店內鋪貨,我相信此款耳機定能大賣:若能夠以五千元以內的價格購得,您若是剛好缺乏一隻好推好聽好用的耳機,我認為您大可安心購買;若您甚至有機會以四千內的低廉代價獲得....

那麼什麼都別想,直接刷下去吧。You'll never regret it.

arrow
arrow

    菲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