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電子書閱讀器入坑攻略本#1:你一定要知道的8個基礎準則
會開一個系列,這是第一篇,未來會持續更新。
老樣子,懶得看長篇文章的話直接拉到最底下看總結就好,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。
P.S. 文章現在主要更在FB,這裡主要還是怕FB帳號炸掉想說留個備份,順便排版調得好看一點。
▋1. 開放式並不一定比封閉式好
粗略來說,電子書閱讀器使用的系統可以分成讓你可以自由安裝App的Android開放式系統、還有電子書平台廠商自己撰寫的封閉式系統兩種。
開放式系統的電子書閱讀器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2點:
(1) 自由安裝各種App、一台解決所有事情
(2) 對Android手機用戶而言幾乎可以無痛上手
但事實上,由於Android App幾乎都是針對一般手機設計,因此在Eink閱讀器上的顯示效果並不算好。就算閱讀器廠商使用過濾App動畫效果等手段做改善,但終究還是有他的限制在。而且Android系統由於可以做的事情太多,對於用家來說反而更不容易專心在閱讀上。
而與之相對,封閉式系統的優勢有:
(1) 系統簡單明瞭,所以非常容易上手
(2) 功能單純,能夠讓你專心在閱讀上
(3) 通常有著更好的續航能力
1對於純IOS用戶或長輩尤其重要,畢竟重新學習一個高複雜度的智慧型系統,那個耗神的程度可能直接導致機器變成泡麵蓋;
而2,更是我推薦封閉式系統的主因。
這是一個搶奪注意力的世代,玩不完的遊戲、看不完的電影、誘發多巴胺與壓力賀爾蒙分泌的手機畫面滑動刷新,一切的一切,都只是為了增加一點多停留在他們家服務的時間。
而且人腦又是很容易被潛移默化的東西,你如果閱讀器買來上網、玩遊戲、滑電子書閱○器討論區的FB社團,那人腦當然會認為這是一台多功能裝置;
但如果這東西就只有讀書的功能,你買來只拿來讀書,最後你的潛意識甚至會認為它就是一個書櫃;同時你也會更專注於『讀書』這件事情上面,最後發現已經好幾個月沒看書的你,怎麼一個不自覺地已經讀完4~5本書了,而且還欲罷不能地想要一直讀下去;
就算開放式閱讀器你不做雜事、只安裝那幾個你拿來看書的書城App,封閉式系統那個一體化的操作邏輯帶來的沉浸感,仍然不是開放式系統能夠比擬的。
因此,如果你正在挑選自己的第一台電子書閱讀器,並且主要用在書本閱讀上,比起開放式機種我會更推薦封閉式機種。

▋2. 如無特別需求,推薦黑白閱讀器優先於彩色
這也是我長期以來一直宣導的事項。
如果單純聽到「彩色」跟「黑白」這樣的單詞,相信大多數人更偏向前者;
但事實上,現今的彩色電子墨水技術尚稱不上成熟。首先在顯示彩色畫面時的解析度會降到一半、甚至一半以下,而且相比黑白閱讀器,彩色閱讀器的光線反射率較低,導致畫面要暗上許多。
尤其後者這會直接造成閱讀的舒適度下降,你閱讀時既要耗費更多的眼力,又需要非常充足的環境光源,侷限性實在太大。雖然技術目前已經發展到第3代,這些缺點獲得了些許改善,但仍然遠遠不到能夠忽視的程度。
但要說因為這樣,就不要買任何彩色機嗎?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。
在某些用途上,彩色畫面就是絕對無法避免的剛性需求。例如程式語言的程式碼為了讓軟體工程師容易快速明白內容,很常使用不同顏色的文字來標示階層與變數;
又或著在生物科學的相關論文中,圖片中的顏色所包含的資訊很可能就是最核心的內容。像這種使用場景,你如果畫面不是彩色的那甚至不存在可讀性。
如果這種彩色屬於剛性需求的情境就是你機器買來的主要用途,那當然買彩色就好,但除此之外就仍然建議以黑白機為優先。
綜上所述,如果你沒有特殊需求,推薦黑白機優先於彩色機。
若您還是無法割捨對彩色的好奇心,至少一定、一定要先跑現場試用一回。
以目前 (2024/1) 來說,若真的要買彩色,建議選購螢幕使用Kaleido 3技術的機種。你跟店員說「CFA三代」他們應該就會懂了。
▋3. 大不一定好,小不一定不好
就算撇開價格不論,螢幕大的機器也不是就一定比小的好。每個尺寸都有它適合的用途。要配合你的使用場景來選擇適合大小的閱讀器才是最佳解。
東西是買來解決你生活上的痛點的,要讓閱讀器來配合你,而不是你來配合它。
各尺寸適合的用途大體可分類如下:
手機型:最小的體積,最好的攜帶性,適合碎片化閱讀,尤其喜歡看雜書跟網路小說的人一定會喜歡。
6-7吋的小型閱讀器:螢幕大小約略等於日本的文庫本,便於攜帶而且又能給你近似書本的閱讀體驗,價格也易於入手,尤其推薦用來入門。
適合閱讀文字為主圖片為輔的一般書籍,讀漫畫來說稍小,不適合閱讀PDF與雜誌。
8吋:螢幕大小與5代以前的ipad mini相同,非常泛用的尺寸,進可攻退可守。
讀一般書籍的目視感覺幾乎與紙本無異,漫畫尺寸比一般單行本稍大,且視乎情況要轉橫顯示跨頁也不至於太擁擠。
若你讀一般書籍與漫畫居多,這個尺寸尤其推薦。
至於PDF閱讀部分,8吋直接顯示全版面的話字會偏小,若有這方面需求,建議選擇有切邊功能或鎖定放大功能的閱讀器。
配合相關功能後讀word製作的文件跟一般書籍的掃描本還算舒適,但不管是否切邊,讀雜誌的話字還是會有些小。
10.3吋:適合放在包包內攜帶至定點使用的尺寸,螢幕大小與ipad air相仿。
這個尺寸讀一般書籍 & 漫畫很適合轉橫以雙頁模式閱讀,有類似把書本攤開來讀的閱讀體驗,PDF書籍不論何種類型在切邊後都能舒適閱讀,也很適合手寫筆記。
讀PDF與漫畫略多於一般書籍、且偶而有手寫需求的話特別適合。
13.3吋:螢幕大小與A4紙相同,非常大一台,一般尺寸的包包已經可能放不進去,需要專門用筆電包保護起來攜帶。
由於螢幕尺寸大,閱讀任何論文、雜誌、都完全不用做任何切邊動作就能100%顯示。
若你有大量的雜誌、論文閱讀需求的話這個尺寸讀起來最舒服;但與此相對它也是最不好攜帶、價位也最不親民的。
因此如果你不是非常確定自己就是要這個尺寸,一般不太推薦作為第一台閱讀器。

▋4. 開放式閱讀器請一定要挑知名品牌
封閉式閱讀器因為需要對應的場景較少,廠商相對更好最佳化,甚至不追求省電的話,拿Android系統下去特調都能做出來;
但開放式閱讀器因為要對應Eink下去做最佳化,而且使用者安裝的App種類太多,兩者相乘的結果就是容易出現Bug,尤其前者其實技術門檻不低,所以在這個領域混很久的老牌子優勢更明顯。
因此,那些雜七雜八的品牌雖然價格更實惠,但你非常容易在奇奇怪怪的地方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,所以一律不建議新手購買。
考量最佳化、穩定性,新手買開放式閱讀器強烈建議從Meebook、BOOX、Hyread這3個品牌下去挑。除去這3個品牌的話海信做得也很不錯,但要買的話請抱有『將它視為完全無保固』的認知。
▋5. 以自己使用的書城為優先考量
如果你書都是買在Readmoo平台,那就直接買mooink閱讀器;若都是買在Kobo就買Kobo閱讀器,以此類推。
自家的電子書平台,在自家的閱讀器上一定會有最好的表現。
這是雖然看起來是很理所當然、但非常重要的一個挑選原則,尤其在開放式閱讀器盛行的現在。
不要被多功能迷惑,願望清單做好之後就閉上眼睛,詢問自己:
在你預想的使用情境中,閱讀器究竟是扮演著什麼角色。
▋6. 買書盡量買在固定一兩個平台
如果A平台便宜買3本、B平台便宜買5本、C平台買2本這樣買,短時間還好,長期下來你買書累積到三四百本的時候,找書跟整理書庫會變成很麻煩的一件事情,變成了技術債一樣的東西。
我已經看過太多書友被弄到頭大,最後在特定一個平台把書全部重買了。
所以,我會建議買書盡量在固定書城,或至少按照書本的類別下去分類,例如華語小說都買Readmoo、漫畫都買Bookwalker等等。
▋7. 有些東西就是不要買電子書
電子書目前還是作為紙本書替代品的功用比較大,但畢竟Eink還不到100%成熟,所以有些東西仍然建議買紙本書。
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,是繪本。
一定有家長會想說買閱讀器來給自己家裡的小小孩讀繪本,這樣就能節省放書的空間了。
但對小小孩而言,書本重要的不僅僅是內容,從紙張觸感到書本的氣味,這些都是幫助小小孩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元素。
如果經濟上比較不好負擔也沒關係,去圖書館借實體書也是非常棒的選擇,尤其台灣的圖書館根本是世界 Tier0 級別的,請務必多加利用。
若要買閱讀器給家裡小朋友,我會強烈建議至少等小朋友上了小學再說。

▋8. 情況允許一定要試用
眼見為憑,別人說了再多都不是自己的親身體驗。
電子書閱讀器是很特殊的產品,尤其它螢幕的顯示效果完全無法跟任何的手機與平板電腦類比。
所以就算你距離試用地點的車程高達1個多小時,我也強烈建議購買前一定要試用。
尤其彩色閱讀器與支援手寫的閱讀器,更是絕對不要盲狙。
彩色閱讀器如我第一段所提,為了彩色做出的妥協太多,所以需要跟黑白閱讀器對比,確定機器為了彩色做出犧牲,對你來說是否真的值得。
手寫閱讀器的話,就算同樣支援電磁筆,每一家從筆的握持手感、書寫筆觸,到內建的筆記軟體都大相逕庭,尤其如果你是想從從ipad+Goodnotes跳槽過來的話更容易感受到它的限制性,所以這類型閱讀器也一定要試用。
■ 重點條列式總結 ■
1. 開放式並不一定比封閉式好
2. 如無特別需求,推薦黑白閱讀器優先於彩色
3. 大不一定好,小不一定不好
4. 開放式閱讀器請一定要挑知名品牌
5. 以自己使用的書城為優先考量
6. 買書盡量買在固定一兩個平台
7. 有些東西就是不要買電子書
8. 情況允許一定要試用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